吉吉事風水網(wǎng):一個集風水、看相、起名、星座、國學平臺網(wǎng)

所在位置:

首頁姓名起名資訊姓桓的名人

姓桓的名人

時間:2021-08-13關(guān)鍵詞:  
部分桓姓歷史名人桓寬:(生卒年待考),字次公;汝南郡人(今河南上蔡)。著名東漢大臣、政治家。善治《公羊春秋》。漢宣帝時舉為郎,博通善屬文,后官至廬江太守丞。其知識廣博,善為文,推衍鹽鐵之議,著有《鹽鐵論》六十篇,洋洋灑灑計六萬余言。《鹽鐵論》,是桓寬根據(jù)漢昭帝始元六年(公元前81年)召開的鹽鐵會議記錄文件寫成的政論性散文集。它比較生動地記述了御史大夫桑弘羊和

桓姓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07位。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

部分桓姓歷史名人

桓寬:(生卒年待考),字次公;汝南郡人(今河南上蔡)。著名東漢大臣、政治家。
善治《公羊春秋》。漢宣帝時舉為郎,博通善屬文,后官至廬江太守丞。
其知識廣博,善為文,推衍鹽鐵之議,著有《鹽鐵論》六十篇,洋洋灑灑計六萬余言。
《鹽鐵論》,是桓寬根據(jù)漢昭帝始元六年(公元前81年)召開的鹽鐵會議記錄文件寫成的政論性散文集。它比較生動地記述了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從全國各地召集來的“賢良”、“文學”們的辯論,保存了許多西漢中葉的經(jīng)濟思想史料和風俗習慣,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和矛盾。
在寫作上,《鹽鐵論》通過一定的集中和概括,描寫了幾個各有特點的人物形象,有些人物語言和描寫文字比較生動,感情色彩也比較濃;特別是采用對話體的形式,并且各篇之間互相聯(lián)系,這在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見的。

桓氏:(生卒年待考),女。著名漢朝烈婦。桓氏嫁與劉長卿為妻,丈夫死后,她乃割耳自誓。大漢朝廷對她的貞烈予以嘉贊,賜號“行義桓嫠”。

桓榮:(生卒年待考),字春卿;譙國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龍亢鎮(zhèn))。著名東漢朝大臣、經(jīng)學家。
東漢建武十九年(公元43年),漢光武帝劉秀請桓榮入宮教授太子劉莊,從此恩遇日隆?;笜s與子郁、孫焉教五位帝王經(jīng)書,被譽為“三代御先生,五位帝王師”,官至少傅,漢明帝時封關(guān)內(nèi)侯。在歷史上成為美談,儒家成為佳話。從此桓氏家族成為龍亢的望族。
其子桓郁,字仲恩,官至太常,曾先后為漢明帝、漢章帝講授經(jīng)書,很受恩寵。
其孫桓焉(桓郁的兒子),字叔元,漢順帝時官太傅、太尉,曾在宮中講授經(jīng)學,有傳業(yè)單子數(shù)百人。
其曾孫桓麟,字元鳳,漢桓帝時官議郎,在宮中侍講;桓鸞,字始春。官至議郎。
其玄孫桓彬(桓麟的兒子),字彥林,少年時與名士蔡邕齊名,舉孝廉為郎,因為從未與中常侍曹節(jié)(曹操的曾祖父)的女婿、也任郎的馮方在一塊兒飲酒,因而被馮方怨恨,為此罷官,著有《七說》等。
其九世孫桓彝,字茂倫,東晉明帝時歷官尚書吏部郎、散騎常侍,參預(yù)機密。
其十世孫、桓彝的長子桓溫,字元子,為明帝的女婿,歷官安西將軍、荊州刺史、大司馬、都督中外諸軍事,封南郡公;次子桓云,字云子,歷官建武將軍、義城太守、江州刺史、西陽太守;三子桓豁,字朗子,簡文帝時任撫軍從事中郎、征西將軍,孝武帝太元初年官征西大將軍;四子桓秘,字穆子,歷官秘書郎、宣城內(nèi)史、中領(lǐng)軍;五子桓沖,字幼子,歷官江州刺史、中軍將軍、都督江揚豫諸州軍事、荊州刺史,曾鎮(zhèn)守京口、上明,積極籌劃防守,配合謝安打敗前秦軍。

桓譚:(公元前?~公元56年待考),字君山;沛國相人(今安徽濉溪)。著名東漢朝哲學家、經(jīng)學家、音樂家、無神論者。
桓譚嗜好音律,善鼓琴,博學多通,遍習五經(jīng),喜非毀俗儒。在漢哀帝、漢平帝執(zhí)政時期,他位不過郎。
王莽新朝時期,桓譚任掌樂大夫。劉玄即位后,桓譚詔拜太中大夫。
漢光武帝執(zhí)政時期,桓譚任議郎給事中。因堅決反對讖緯神學,“極言讖之非經(jīng)”,被光武帝目為“非圣無法”,險遭處斬。后被貶,出任六安郡丞,道中病卒。
桓譚把燭干比作人的形體,把燭火的精神,提出“以燭火喻形神”的有名論點,斷言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獨立存在,正如燭光之不能脫離燭體而存在一樣。王充在《論衡·超奇》中稱道他的著作是“訟世間事,辨昭然否,虛妄之言,偽飾之辭,莫不證定”,對后來無神論思想發(fā)展有所影響。
著作有《新論》二十九篇,早佚?,F(xiàn)傳《新論·形神》一篇,收入《弘明集》內(nèi)?!缎抡摗芬郧鍑揽删嫳据^好。另有賦、誄、書、奏凡二十六篇,今存《仙賦》、《陳時政疏》、《抑讖重賞疏》等文(見《藝文類聚》及本傳)。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》著錄有集五卷,已佚。傳見《后漢書·桓譚傳》。
桓譚的父親是漢成帝時的太樂令,桓譚通音律,擅彈琴,他對音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,對那些徒具形式的雅樂很是反感。據(jù)史書記載:劉秀即位后,廣納賢才,當時的大司空宋弘舉薦了桓譚,桓譚面見光武帝時彈了一些民間琴曲,光武帝龍心大悅,就讓他做了掌樂大夫。
由于桓譚“頗離雅操而更為新弄”,遭到了當時保守勢力的攻擊,大司空宋弘更是大為生氣,他斥責桓譚在帝面前“數(shù)進鄭聲以亂雅頌”,并威脅他不得在武帝面前再彈新聲。后來,漢光武帝舉行宴會時,讓桓譚彈琴,桓譚舉止失措,令帝奇怪,宋弘趁機講了一通雅頌之道,自此,漢光武帝漸漸疏遠了桓譚。
漢朝時期崇尚神仙方士,而桓譚對此十分反感,因為他反對漢光武帝的讖緯迷信,以致被加上“非圣無法”的罪名,罷官流放,死于途中。他的一些論點,對后來無神論思想發(fā)展有一定影響。
桓譚著有《新論》一書二十九篇,其中的《琴道篇》是琴學專著,原書已失傳,清代有幾種輯佚本?!肚俚榔钒ㄇ僬摗⑶偈泛颓偾庹f等幾個方面,據(jù)《后漢書·桓譚傳》記載,此篇并未寫完,是后來肅宗命班固續(xù)成。琴論方面很多地方反映了儒家的音樂思想,與別處記載的桓譚的音樂思想相抵觸;琴史則介紹了師曠和雍門等琴人;琴曲共介紹了七首:《堯暢》、《舜操》、《禹操》、《文王操》、《微子操》、《箕子操》和《伯夷操》,每首作品不僅介紹了主題思想,還指出了它們的音樂特點。

桓景:(生卒年待考),著名東漢大臣、學者。
他曾經(jīng)跟隨費長房學習,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:“九月九日,你們家有大災(zāi)。不過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消除災(zāi)禍:讓家人將包著茱萸的絳色紗布纏在手臂上,登到高處喝菊花酒。
桓景一聽,心中害怕,急忙請教解救方法,費長房說:“九月九日那天,你叫家里人每人做一個裝有茱萸的紅色小布袋掛在胳膊上,再帶些菊花酒到高山上飲,就可以消災(zāi)?!庇谑蔷旁鲁蹙?,桓景帶著全家人登山平安度過了這一天。
第二天,他回來對費長房說,家里的牛羊雞馬都死了。費長房對他說:“畜生代替你們死了?!?br />這個故事反映了人民避災(zāi)免禍的本能愿望,久而久之,“重陽登高”民間風俗形成民間風俗,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

桓典:(公元?~201年待考),字公雅;譙郡龍亢人。著名東漢朝大臣。
漢順帝時太傅桓焉的孫子,能傳家學,舉孝廉為郎。漢靈帝執(zhí)政時期官至侍御史。
當時宦官專權(quán)執(zhí)政,桓典正直而不避,因常乘驄馬(青白色的馬),京城人說:“行行且止,避驄馬御史?!?br />后傳其家業(yè),以《尚書》教授潁川,門徒數(shù)百人。舉孝廉為郎。居無幾,會國相王吉以罪被誅,故人親戚莫敢至者。典獨棄官收斂歸葬,服喪三年,負土成墳,為立祠堂,盡禮而去。主
及至黃巾起義于滎陽,桓典奉使督軍。賊破,還,以牾宦官賞不行。在御史七年不調(diào),后出為郎。
漢靈帝崩,大將軍何進秉政,桓典與之同謀議,三遷羽林中郎將。漢獻帝即位,三公奏桓典前與何進謀誅閹官,功雖不遂,忠義炳著。漢獻帝遂詔拜桓典家一人為郎,賜錢二十萬銖。
后桓典拜御史中丞,受賜爵關(guān)內(nèi)侯。車駕都許,再遷光祿勛。
漢建安六年(公元201年),桓典卒于官任。

桓榮:(公元前17~公元64年待考),一名桓容,字春卿;沛郡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)。著名東漢大臣。
桓榮少年時曾游學長安,習《歐陽尚書》,拜博士九江朱普為師。因貧窮無所倚,經(jīng)常出賣勞力以糊口,但他勤學不倦,十五年不曾回家。
他的老師朱普病故后,到九江奔喪,負土成墳,并留在九江教授生徒數(shù)百人。王莽倒臺,天下大亂,桓榮抱著經(jīng)書,與弟子逃至深山,雖饑寒交迫,仍講經(jīng)不輟。
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(公元43年),桓榮六十歲,他的的弟子虎賁中郎將何湯推薦桓榮為太子講學。漢光武帝召見桓榮說《尚書》,聽后十分滿意,于是拜桓榮為議郎,并賜錢十萬,命他教授太子。每次朝會,漢光武帝就命桓榮與公卿講解經(jīng)書,大加贊揚,并感嘆說:“得生幾晚!”這時正值歐陽博士缺位,打算讓桓榮來當。桓榮叩頭推讓說:“臣經(jīng)術(shù)淺薄,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,揚州從事臬弘。”于是,拜桓榮為博士,提拔彭閎、臬弘為議郎。
漢光武帝乘車至太學,大會諸博士辯論經(jīng)文,桓榮身著儒服,溫文爾雅,辯明經(jīng)義,以禮相讓,儒者無人可及。光武帝詔賜奇果,儒者皆懷抱著,只有桓榮雙手捧著奇果拜謝,漢光武帝指著桓榮道:“這才是真正的儒生呢!”從此,漢光武帝對他更加敬重和厚遇,并命他住在太子宮中教授,長達五年之久。后來桓榮又推薦自己的弟子九江郡胡憲侍講,才允許他出太子宮,但每天還要進宮講授一次。桓榮生病,太子朝夕遣人詢問病情,并賜珍貴的食品、帷帳及奴婢。對他說:“如有不諱,不必為家室憂慮?!被笜s病愈,仍繼續(xù)為太子侍講。桓榮將“浮辭繁長,多過其實”的四十萬字的《尚書》刪減為二十三萬字,用以教育太子,深受宮廷及儒家推崇。
漢建武二十八年(公元52年),漢光武帝大會百官,要為太子正式拜師,征求百官意見。群臣知道光武帝欲讓太子舅舅陰識為師,因而都說陰識可當。只有博士張佚正色道:“現(xiàn)在陛下立太子,究竟是為了陰氏,還是為天下?假如是為了陰氏,則陰識可為太子師,假如為天下,就該任用天下賢才?!睗h光武帝稱贊張佚言之有理,說:“拜師是為了輔太子,今博士不難匡正我,更何況太子呢!”于是拜張佚為太子太傅,桓榮為太子少傅。
桓榮因為太子經(jīng)學已成,上疏要求辭職,太子執(zhí)意挽留,未能獲準。漢建武三十年(公元54年)屏為太常,主管宗廟之事。太子即位,是為漢明帝,以師禮待桓榮,對他十分敬重,并拜他的兩個兒子為郎官。桓榮年逾八十歲,多次上書引退,漢明帝總是加以賞賜而挽留,并親自去太常府,令桓榮上坐,為他設(shè)幾杖,大會百官,自驃騎將軍、東平王以下及桓榮的學生數(shù)百人,漢明帝親自執(zhí)弟子禮,每言都說:“太師在此。”
漢永平二年(公元59年),明堂、辟雍、靈臺三雍初成,拜桓榮為“五更”,封關(guān)內(nèi)侯,食邑五千戶。
桓榮每次生病,漢明帝都派使臣探問,太官、大醫(yī)絡(luò)繹不絕,相望于道,及至病重,桓榮上書謝恩,讓還爵位和封地。漢明帝親自去太常府探問起居,入街下車,擁經(jīng)而前,撫桓榮而流淚,并賜床茵、帷帳、萬劍、衣被,很久才戀戀不舍而離去。諸侯、將軍、大夫問病者,不敢乘車到門,皆拜于桓榮床前。
漢永平七年(公元64年),桓榮病故,終年八十一歲。漢明帝身穿孝服,臨喪送葬,葬于首山之陽。
其子桓郁,字仲恩,官至太常,曾先后為漢明帝、漢章帝講授經(jīng)書,很受恩寵。
其孫桓焉(桓郁之子),字叔元,漢順帝時官太傅、太尉,曾在宮中講授經(jīng)學,有傳業(yè)單子數(shù)百人。
其曾孫桓麟,字元鳳,漢桓帝時官議郎,在宮中侍講;桓鸞,字始春。官至議郎。
其玄孫桓彬(桓麟之子),字彥林,少年時與名士蔡邕齊名,舉孝廉為郎,因為從未與中常侍曹節(jié)(曹操的曾祖父)的女婿、也任郎的馮方在一塊兒飲酒,因而被馮方怨恨,為此罷官,著有《七說》等。
其九世孫桓彝,字茂倫,東晉明帝時歷官尚書吏部郎、散騎常侍,參預(yù)機密。
其十世孫、桓彝的長子桓溫,字元子,為漢明帝的女婿,歷官安西將軍、荊州刺史、大司馬、都督中外諸軍事,封南郡公;次子桓云,字云子,歷官建武將軍、義城太守、江州刺史、西陽太守;三子桓豁,字朗子,簡文帝時任撫軍從事中郎、征西將軍,孝武帝太元初年官征西大將軍;四子桓秘,字穆子,歷官秘書郎、宣城內(nèi)史、中領(lǐng)軍;五子桓沖,字幼子,歷官江州刺史、中軍將軍、都督江揚豫諸州軍事、荊州刺史,曾鎮(zhèn)守京口、上明,積極籌劃防守,配合謝安打敗前秦軍。

桓少君:(生卒年待考),女。著名東漢賢婦。嫁鮑宣為妻,家里給予的贈嫁甚為豐盛,因此鮑宣不高興?;干倬阆?shù)將陪嫁歸家,身著侍御服飾,與鮑宣共挽鹿車以歸鄉(xiāng)里。

桓溫:(公元312~373年),字元子;沛郡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)。著名晉朝重臣。
晉明帝的女婿。開始的時候是荊州刺史,定蜀,攻打前秦,打敗姚襄,所以他的權(quán)勢越來越大,升官至大司馬。
少有大志,向往劉琨、陶侃的事跡。
晉咸康七年(公元341年),任瑯琊太守。晉永和元年(公元345年),桓溫任荊州刺史,取代庾翼兵權(quán)。次年(公元346年),桓溫趁成漢內(nèi)部不穩(wěn)之際,率軍沿長江直上,平定蜀地,漢王李勢投降,拜征西大將軍,封臨賀郡公。
晉永和五年(公元349年)農(nóng)歷4月,后趙主石虎死,北方再度混亂,桓溫多次請求北伐未果。
晉永和六年(公元350年),朝廷以殷浩為中軍將軍、都督五州諸軍事,委以北伐重任,以此抗衡桓溫。結(jié)果殷浩大敗而回,桓溫遂掌大權(quán)。
晉永和十年(公元354年),桓溫第一次北伐前秦,親率步騎四萬余人,水軍直指南鄉(xiāng)(今湖北均縣),命梁州刺史司馬勛沿子午道(秦嶺棧道,通向漢中)推進,一路攻占上洛(今陜西商縣),在陜西藍田擊破氐族苻健軍隊數(shù)萬人,進駐霸上(今陜西長安),苻健以數(shù)千人退守長安,當?shù)孛癖姟俺峙>朴瓬赜诼氛呤恕⒕?,耆老感泣曰:‘不圖今日復(fù)見官軍!’”
桓溫未乘勝追擊長安,反待敵自潰,期間本想將春麥收作軍糧,但秦軍已搶先收割,晉軍糧秣不繼,被迫撤返襄陽。
晉永和十二年(公元356年),桓溫第二次北伐,擊敗羌族姚襄,收復(fù)洛陽。
晉隆和元年(公元362年),桓溫建議遷都洛陽,又建議南遷的士族返鄉(xiāng),但遭到達官貴人激烈反對。前燕趁東晉君臣相互猜忌和牽制之際,重新占領(lǐng)洛陽。
晉太和四年(公元369年),桓溫為了樹立更高的威望,決定率步騎五萬北伐前燕,一路勢如破竹。經(jīng)金城時,“見前為瑯琊時所種柳,皆已十圍。慨然曰:‘木猶如此,人何以堪!’攀枝執(zhí)條,泫然流涕?!痹阼暑^(今河南汲縣)忽逡巡不前,企圖“坐取全勝”。不久軍中絕糧,又聞前秦援兵將至,遂燒船、棄甲,自陸道撤退,鑿井而飲,行軍七百余里,途中遭前燕騎兵伏擊,損失三萬余人,大敗而歸。
桓溫長期掌握大權(quán),素有不臣之志,頗羨王敦之舉。有一次,他撫枕而嘆:“既不能流芳百世,不足覆遺臭萬載耶?”
晉咸安元年(公元371年),率軍攻壽春(今安徽壽縣),俘斬袁瑾。同年,桓溫廢帝司馬奕為東海王,改立簡文帝,以大司馬專權(quán)。次年(公元372年),晉文帝死,桓溫有代晉之謀,卻不久即病死,由其弟桓沖代位。
桓溫北伐的動機大概跟劉裕差不多,企圖籍此立威,掌握朝權(quán)。
在北伐之前,桓溫已經(jīng)迫使晉廷給他加殊禮,位在諸侯王之上。很明顯,桓溫是想趁著北伐勝利的余威,回來后篡奪皇位,或者說至少是為篡位作準備,但他的運氣實在不好。
前燕當時慕容垂還在,其指揮才能眾所周知,加上桓溫本是賭徒心性,敢于冒險,偏偏此次北伐過于遲重,不聽郗超之謀,結(jié)果在連戰(zhàn)勝利的情況下,最后糧盡退兵,被慕容垂所敗。
枋頭敗歸后,桓溫威望大減,方寸大戰(zhàn),便想用廢立的辦法重新樹立威權(quán),于是廢了司馬奕,另立簡文帝,這樣他就拿到了類似霍光那樣的輔政大權(quán),下一步就要篡奪,可惜一病而死,未能實現(xiàn),終年六十一歲。
至于司馬奕,雖然被桓溫廢掉,但桓溫死后,謝安等人也無意讓他廢位,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去當他的東海王。
桓溫的后代為躲避劉裕追殺,一部分降后秦,另一部分逃入苗中,成為南蠻。
桓溫曾經(jīng)有一句流傳千古至今的名言:“既不能流芳百世,不足復(fù)遺臭萬年邪?!?br />
桓修:(生卒年待考),桓榮之十世孫;沛郡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)。著名晉朝將領(lǐng)。
官至護軍將軍,爵“長沙侯”。后徙居丹陽張官渡桓家村,桓修成為丹陽桓氏始祖。
唐朝時期,桓榮的第十九世孫桓彥范,任至宰相,挾正敢言,為武三思所讒,因受誣謀逆而慘遭極刑。
唐睿宗即位后,為其冤案昭雪,賜謚號“忠烈”。

桓石虔:(公元?~388年待考),小字鎮(zhèn)惡;沛郡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)著名晉朝將領(lǐng)。
勇力過人,是東晉時期的猛將。
少有才干,矯捷絕倫,嘗手拔猛虎所中之箭。從桓溫入關(guān)擊前秦,于萬軍中躍馬救出桓沖,威震敵膽,前秦軍莫敢相抗。袁真以壽陽叛,石虔帥諸將攻之,克其南城。前秦寇淮南時夜渡擊之,大破秦將梁成、閻震,斬獲萬計。復(fù)逐秦兗州刺使張崇,納降二千家而還。
桓溫入關(guān)伐苻健,桓石虔競以單騎沖入前秦萬人軍中,救出被圍的叔父桓沖,“三軍嘆息,威振敵人”。時有患瘧疾者,謂曰‘桓石虔來'以怖之,病者多愈,其見畏如此。后遂以“桓石虔來”為鎮(zhèn)惡去疾的典故。

桓彝:(公元276~328年待考),字茂倫,桓榮之九世孫;沛郡龍亢人(今安徽懷遠)。著名晉朝大臣。
桓彝官至郎中。
少孤貧,性通朗,早獲盛名。晉惠帝時為州主簿,拜騎都尉,元帝為安東將軍,版行逡遒令,尋辟丞相中兵屬,及即位,累遷中書郎尚書吏部郎,
當時王敦擅權(quán),嫌忌士望,桓彝以疾去職。晉明帝將伐王敦,拜桓彝為散騎常侍,引參密謀。及敦平,以功封萬寧縣男。后補桓彝為宣城內(nèi)史?;敢驮谛强び谢菡瑸榘傩账鶓?。
及蘇峻之亂,桓彝糾合義眾,欲赴朝廷。長史裨惠勸道“郡兵寡弱,山人易擾,可案甲以須后舉。”
桓彝厲色曰:“夫見無禮于其君者,若鷹鹯之逐鳥雀。今社稷危逼,義無晏安?!蹦饲矊④娭炀b討賊于蕪湖,破之。后來司馬流在慈湖為賊所破,賊遂長驅(qū)徑進。桓彝以郡無堅城,遂退據(jù)廣德。尋王師敗績,桓彝聞而慷慨流涕,進屯涇縣。
長史裨惠勸桓彝偽與通和,桓彝曰:“吾受國厚恩,義在致死,焉能忍垢蒙辱與丑逆通問!如其不濟,此則命也?!鼻矊④娪峥v守蘭石。蘇峻遣將韓晃攻之。俞縱將敗,左右勸俞縱退軍。俞縱說:“吾受桓侯厚恩,本以死報。吾之不可負桓侯,猶桓侯之不負國也。”力戰(zhàn)而死。韓晃趁勢進軍攻桓彝?;敢凸淌亟?jīng)年,勢孤力屈。賊曰:“彝若降者,當待以優(yōu)禮。”將士多勸桓彝偽降,更思后舉。
桓彝不從,辭氣壯烈,志節(jié)不撓。城陷,為韓晃所害,終年五十三歲。追贈廷尉,謚曰簡,咸安中改贈太常。
桓彝有五子:溫、云、豁、秘、沖。

桓彥范:(公元653~706年),字土則;潤州丹陽人(今江蘇丹陽)。著名唐朝大臣。
為人慷慨俊爽。少以蔭襲調(diào)右翊衛(wèi),后為中丞,長安年間(公元703年)官司刑少卿,他曾多次上疏請求昭雪冤案,又官羽林將軍。
唐中宗時任侍中,正直敢言。張柬之將誅張易之等,引與定策,以為羽林將軍,屬以禁兵。
唐中宗復(fù)位,以為侍中,執(zhí)正敢言。未幾,為武三思所讒,罷政,加特進,封扶陽郡王,出任濠州刺史。
后再次為權(quán)臣武三思誣陷,謫徙嶺外,矯制殺之。終年五十四歲。當天有夾日,在太陽兩旁,比喻輔佐天子。
桓彥范著有文集三卷,《兩唐書志》傳于世。

本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或者會員投稿,只為了傳播更多內(nèi)容,本站無任何商業(yè)用途,不對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,如內(nèi)容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本站郵箱:547532433@qq.com。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;
上一條:

姓藺的名人

下一條:

姓逯的名人

評論(0)

表情 0/500

站內(nèi)所有文章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轉(zhuǎn)載與個人征稿文章,且僅為個人學習、研究或者欣賞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非商業(yè)用途,文中內(nèi)容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
Copyright ? 2015 吉吉事資訊風  閩ICP備15015615號  技術(shù)支持: 微魔法建站平臺